에이치오티、젝스키스、지오디、신화、에스.이.에스、핑클、베이비복스、동방신기、슈퍼주니어、빅뱅、더블에스오공일、샤이니、투피엠、소녀시대、원더걸스、카라、하이라이트、 인피니트、엠블랙、비원에이포、투애니원、포미닛、티아라、에프엑스、시크릿、미쓰에이、에이핑크、걸스데이、방탄소년단、엑소、세븐틴、뉴이스트、빅스、갓세븐、위너、아이콘、몬스타엑스、엔시티、블랙핑크、트와이스、레드벨벳、에이오에이、이엑스아이디、마마무、러블리즈、여자친구、오마이걸、우주소녀 ......등등

韓星來台行事曆

1月來台韓星周邊



  韓國第一代偶像的開端,正確來說是在韓國流行音樂傳奇偶像「徐太志和孩子們」解散之後開始的。

  1996年,SM娛樂創立了第一個偶像團體「H.O.T.」,靈感來自美國當代相當盛行的重唱組合與與日本偶像。 也是從H.O.T.開始後,水晶男孩、g.o.d、神話、S.E.S、FIN.K.L、Baby V.O.X等偶像組合開始出現了,熱愛並支持這些偶像團體的大型粉絲團也於焉而生。

  當時網路並不方便,所以粉絲文化與現在完全不同,例如偶像在電視上的演出,要事前先以錄影帶預錄才能回味;演唱會開售前一天,則要到賣門票的銀行前夜排;新專輯販售當天,粉絲們都會在唱片店前排隊購買。

  當時的韓國音樂市場非常活躍,被稱為傳奇組合的H.O.T.,每次發行專輯都能獲得百萬銷量。

  從一代到二代的過渡非常清楚,這是因為大多數領導第一代的偶像在短暫的鼎盛期後,於2000年代初期解散、單飛。

  正式的分水嶺,多數人認同是SM的「東方神起」出道,開啟了二代的偶像時期,而這也是飯圈所稱的「二代盛世」。

  2005年Super Junior、SS501出道,2006年BIGBANG,2007年少女時代、Wonder Girls、Kara出道,二代偶像風靡一時。

  從此時起,我們所熟知的SM、YG、JYP這三大公司也就此根深蒂固。

  二代偶像的活躍時期碰上的網路興起,也成為韓國偶像市場顯著成長的助力。

  2010年少女時代在韓國入口網站Naver上獨家發布MV預告時,還出現了網站癱瘓的情況。

  隨著二代偶像的時代拉長,在劃分上變得不太有意義(2.5代的說法出現)。

  但大部分人的共識,是2013年EXO憑藉〈Growl〉大獲成功,力壓前輩時,象徵著Kpop圈的三代偶像時代開始了,但和第一代不同的是,二代至三代並沒有像一代偶像那樣出現斷層,因為二代偶像仍十分活躍。

  三代偶像的最大特點就是參與度高,相比過往,偶像與粉絲的關係被嚴格劃分為創作者和消費者,但這道界線從三代偶像開始,感覺變成「偶像與粉絲同行」的感覺。

四大娛樂公司善經營吸金力道受矚目。
K-Pop藝人與團體表現傑出,證實YG娛樂、SM娛樂、HYPE、JYP娛樂的經營能力。
韓亞證券預估,這四大娛樂公司2023年合計營業利益將達6958億韓元
(約163.5億台幣),是2016年80億韓元(約1.8億台幣)的90倍。

SM Entertainment

JYP Entertainment Corporation

YG Entertainment

HYBE

TOP